比目魚    

比目魚又叫鰈魚,棲息在淺海的沙質海底,捕食小魚。它們特別適於在海床上的底棲生活。由於它們的身體扁平。雙眼同在身體朝上的一側,這一側的顏色與周圍環境配合得很好;它們身體的朝下一側為白色。比目魚的身體表面有極細密的鱗片。比目魚只有一條背鰭,從頭部幾乎延伸到尾鰭。

比目魚是名貴的海產,漁業上又把它叫做牙鮃。牙鮃的身體一般長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鮃有70厘米。牙鮃會根據季節的更替,做短距離的集群洄遊。在我國沿海,牙鮃有廣泛的分佈。黃海、渤海的漁民們用海底曳網捕撈牙鮃。新鮮的牙鮃可以食用或者製作成罐頭。牙鮃的肝臟還可以提煉魚肝油。


堤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07 Mon 2014 02:28
  • 草魚


草魚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草魚屬。俗稱有:鯇、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混子、黑青魚等。英文名:Grasscarp。棲息於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遊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生殖季節親魚有溯遊習性。


營養價值:

堤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07 Mon 2014 02:26
  • 鱸魚

 

鱸魚的營養價值很多,包括蛋白質、維生素A、B群和D、鐵、鉀、鈉、磷。

維生素A,有助於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預防感冒及抗癌;維生素B群有助於增強體力;而維生素D能幫助鈣質吸收,達到強化牙齒及骨骼的功效。還可改善胎動不安的情況,並促進產婦的乳汁分泌,對手術後的傷口癒合有幫助。而鱸魚血中含銅元素,可幫助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運作。

和花椰菜同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兩者一起食用可以強化牙齒與骨骼,促進食慾、緩和精神壓力;若與木耳一同烹煮,除了能補充體力,還能幫助肌膚維持在良好的功效;另外,小白菜能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增強身體的造血功能,兩種食物一起食用對幫助造血功能很好。

堤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07 Mon 2014 02:25
  • 鰻魚

 

鰻魚,學名叫鰻鱺,是傳統名貴魚類,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魚類之一。它的生長過程極為奇特,先是在海水中產卵成苗,後又進入淡水成長。

鰻魚在"絕食"一年半後仍能生存,養殖的鰻魚壽命可長達50年。鰻魚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所以被稱作是水中的軟黃金,在中國以及世界很多地方從古至今均被視為滋補、美容的佳品。日本人在冬天就常吃香噴噴的烤鰻飯以驅走嚴寒,保持充沛精力。鰻魚營養成分豐富,每百克(100g)生鮮鰻魚含水分61.1g、 蛋白質16.4g、 脂質21.3g、 醣類0.1g、 灰分1.1g、 礦物質95mg(毫克)、 維生素230mg,還含有鈣、磷、鐵、鈉、鉀等物質。


堤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07 Mon 2014 02:24
  • 鯽魚


鯽魚又名鮒魚,為鯉科動物,俗稱鯽瓜子。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魚類,棲息於江河,湖泊、池沼、河渠中,尤以水草叢生的淺水湖和池塘較多。鯽魚四季均產,但以2~4月和8~12月產的最為肥美。鯽魚體側扁而高,體較小,背部發暗,腹部色淺,體色因產地而異,多為黑色帶金屬光澤,嘴上無鬚,鱗較小,鰭的形狀同鯉魚。肉質細嫩甜美,營養價值很高,但刺細小且多。它營養全面,含蛋白質多,脂肪少。每百克含蛋白質13克、脂肪11克,並含有大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

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尤其是活鯽魚汆湯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藥物不可比擬的作用。鯽魚汆冬瓜,鯽魚熬蘿蔔,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可以祛病益壽。臨床實踐證明,鯽魚肉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均有療效。

 

堤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虱目魚  

最營養的海中牛奶魚:

虱目魚屬虱目魚科,外觀細長、有著對稱流線的體型、及分叉尾鰭,全身覆蓋細小的鱗片呈銀白色。當虱目魚飛躍於池面上時,其細長的銀白色身軀,在陽光中非常的耀眼奪目。而虱目魚富含胺基酸與核甘酸,可養殖於淡水與海水,為廣鹽性魚類,其中海水養殖的虱目魚牛磺酸含量較高。

吃虱目魚的好處多多,虱目魚富含鈣質,因此有牛奶魚的稱號。虱目魚也一直是鮮美、營養的水產品。因其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魚種之一,因而被賦予「台灣第一魚」的尊位。

堤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名土魠鰆,為深海洄游魚種,每年農曆過年前十二月間,正是澎湖土魠魚盛產季節,尤其,寒流過境時,一批批土魠魚群集覓食,又以澎湖西南海域漁獲 量最豐富,是漁民一年中最重要的收益來源。此外,有黑、白金之稱的野生紫菜與土魠魚,號稱澎湖冬季兩大漁特產,野生紫菜產量豐富卻供不應求,而往年漁船出 海作業每次撒網捕撈動輒上千尾的土魠,漁獲量也一年不如一年,導致「兩金」物以稀為貴,價格始終居高不下。

早期澎湖人吃土魠,一般是抹鹽後放置一天,略為乾燥後肉質會因濃縮而更加肥美,而煎食、煮味噌湯或加工成魚羹皆宜。目前家庭或餐廳烹調方式,則多以味噌醃漬數日入味,料理前洗淨後燒烤,上桌前擠上少許檸檬汁提鮮,簡單又能留住魚肉甜美的作法,大受主婦們歡迎。

營養價值

堤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