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遊戲是一種的天性或產物。不值得為了某些一時之快或是和娛樂相悖的因素去破壞遊戲本身的本質。


02:成熟不是一眛的思想拘泥和嚴肅,而是能適時的調整自己;活著,都是在當下學著用怎樣的心態面對所有的人事物。


03:無論是誰都應誠實的面對自己。想讓自己能活得光明磊落,承認自身內心的黑暗會是第一首要。


04:淨化的不二法門是回想曾有的一切美好。無論經歷過怎樣的苦痛,僅有這種方式能夠離苦。因為世界是參雜在黑與白之中,有愛和快樂,讓人不過於極端;因為有痛,才能證明自己還活著。不能因為代表著負面的說服力而否認了正面的力量和它的必要性。


05:人所渴望的並不是勵志,而是一份在簡單不過的肯定和讚美。因為真誠的讚美是世界上最厲害的魔術。對於講的人或許沒什麼感覺,但是對聽的人而言,他們所體會到的會遠超過對方的想像。


06:當我們選擇如何『對待』別人,同時也昭示著對方能夠如何『回敬』我們。如果這種態度是不遺餘力的,那人人也不再客氣和謙遜。只因為『禮』是紮在本性中的一道潛規則。


07:藝術的目的是用來刻畫一個人的品德與涵養;信仰則是勾勒一個人的心靈與修養;信仰和藝術可以是一種天性使然!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層面,只要當中存在著美感,就能強烈的令人陶醉或是著迷。


08:人人信奉為圭臬不叫做天理或法則,或者說維持世道的只是一種心念與信念。信念有時能使人昇華也能使人墮落;人為了防微杜漸不斷的增設法條和法例,最終不是人天生的本能對法綱構成挑釁,而是法自身就早已扭曲。人的本質很難捉摸,所以因人而生的產物也並非完善。相對的,如果沒有一個接近健全的制度制約人類天生的本能,那人類最終必過於原始。也因為這樣,如果人類勇於承認與生俱來的本性而加以節制,這也是人文不斷進步的主因與動力。

09:每個生命都是這世界短暫的過客!再怎麼不捨,也該存著感激之心揮手道別,一旦風景不在,路仍是得走下去。很多人事物並非人生的所有,那都是為了『點綴』這一回的人生。每個人都是另一個人的一道風景,也同樣都在面臨著失去與死亡,因為生命就是這樣脆弱,而萬物也會因為這份脆弱而顯得更佳美麗!

每個人生來都是獨立的個體,當然也會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活著都是在一份虛渺中為心靈追尋一種寄託和歸屬感,讓身心得到慰藉並毫無保留的投入其中,並在當中解放內心最深處的情感。而寄託的對象可以是任何的人事物並從中獲得重心與意義;因為能掌握重心是能做到檢視自己、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和尊重自己作為準則。經營自己想過的人生,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人生就顯得有意義。

因為這份『主宰』將會決定自己成為什麼,而不是冷漠的扮演著社會分配的角色;因為只有尊重自己的人在付出後得到相對的回饋下,才會在不經意中把燃起的喜樂分享給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如果覺得痛苦,則是自私的只想到自己。

人生說穿了,不過就一場考驗自己是用怎樣的態度來愛惜自己;換句話說,就是『主宰』兩個字。無法自主的人只能在浮世的浪潮中隨波逐流。當人不夠珍惜自己時會認為一切都是那樣乏善可陳。可是,總在面對人生最後一刻的當下才體會出生命的重量。但是在懂得愛惜自己時,卻又遠遠不及面臨死亡時如餘暉一樣的璀璨。因為這就是僅此一次的人生。


10:佛,看似有形,實際上則是無形的存在。因為佛陀的面貌不在眼耳鼻舌身意。因為佛的實相,其實是一部簡潔又非常深奧的心靈和精神教育。對於佛法,不存在不成熟,只有隨著時代的遷徙跟著成熟或是更加成熟!一個成熟的佛法會給人舒服還有如沐春風的感覺,不會因為接觸到法意產生失落、排斥或是其他的負面情緒、也並非讓人對自己和生活產生質疑,而是讓人做到反省和讓內在覺醒的效果。

佛法有云「凡有所相,皆是虛妄。」但是,若從另類的角度來看待,『物』也不失為體會空性的媒介,佛家又何以將其言之虛妄。因為內心和精神的修行如果達到明鏡止水、功夫成片的層次時,並不代表就能將物質否認!假如將佛法說得粗劣點,又有誰能容許自己的一生過得如同嚼蠟那樣"食之無味"。只因為任何人都有多種感覺自己活著的生活方式,所以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於這層『佛性』是以何等形式和面貌充塞於其中。

六識、六塵和五蘊反映出一種極樂,當人生走到懂得惜福和感恩的狀態時才有辦法體會到歲月靜好、安分和知足,所謂的『淨土』只顯現在那刻的當下!這份淨土能維持多久且看自己惜福與感恩的心能達到什麼程度。所以這世界是五濁惡世還是極樂淨土,又或者是怎樣的緣起性空,還需看我們是從何等的視角去做判斷。


11:人生像一個漸漸走出一道圓弧的旅程。每當最接近代表著純樸的原點一次,才能體會到最純淨的美好。起先 生命會經過一片碧綠的草原,為了世故會再走上一段泥濘的路程。雖然變得面目全非,最終仍需要以回歸的方式讓精神做到返璞歸真;在這種過程中能將雜質過濾掉多少,佛家所言的『自性』便會由內而外的流露出多少。


12:人如果願意學習退一步來看待所有,許多人事物則一目瞭然。


13:人會奮力記得一種感觸,一種生於能夠觸及任何一切的當下,體會出一種感到油然而生又難以言喻的體驗;而人會將它歸納為生活的一部分。就算那有多微不足道,但也足以讓一個人維持著安身立命的信心。


14:我們都披著一層難以堪破的色與相行走於這個世界,當在瞬間體會到空的真義和極意時,才能一窺佛的實相和面貌。


15:當人生的旅途走到某種程度時,會反問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可以剔除的是什麼。因為生命的充盈,不在於緊緊擁抱多少外在的物和質,而是讓外在的物與質還有自己的內在追求最極致的簡潔。


16:佛就像一幅拼圖,如果佛法能化為「箴言」的形式來呈現,讓任何人將每片拼圖融會貫通,才能看到佛法的浩瀚,到最後也才會理解智慧的本身就是一幅看不到盡頭的拼圖。至於拼圖的範圍可以擴及多深遠,一切是依個人的心靈層次去體會和感受。


17:調適自己身心的最佳解藥,其一是能讓負面的情緒得到可以宣洩的管道;其二是能樹立利己並無害於人的成就還有信心;其三則是將心比心。


18:你的成就感在哪,那麼你的信心就在哪;從能獲得成就感的範圍裡,將它擴張到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你的信心就能跟隨到哪。


19:供人類驅使、所用的產物本就得之不易,最大的不幸是在不斷進步的科技與技術帶來的便利當中,將充斥在生活週遭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20:生命和世界像『容器』一樣的存在, 而佛則如同『水』一般。容器本身所承載的水比喻成自身所需的『生存能量』。如果將這一分為二的『水』注入容器,或是本身就在當中,佛,則無所不在。假如再經過去蕪存菁的過程將雜質層層過濾,這層『佛性』則能明心見性。


21:預設立場是多餘的,人只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尋找一個走向,讓目標默默的水到渠成就夠了。


22::知識即力量!因為它使貧瘠的人類汲取更多的教誨與經驗。每當有需要運用上它時,同時也在試驗著人類是否擁有相當的智慧。


23:人與人之間的格局的差異性在於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不同;如果說有意願擴張自己的格局和眼界,那就有義務重新審視自己的三觀。


24:


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堤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