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同的人,堅持素食也帶來不同的健康效應,感覺反應力變慢就是讓很多人意外的症狀之一。這至少提示了一點,純素食並非適合所有人。
攤開2012年安海瑟薇婚宴的菜單:素漢堡、素杯子蛋糕,還有被稱為「鑽石級素食食材」松露製成的通心粉,讓素食料理一度成為好萊塢名流圈共同愛好。不過現在包括安海瑟薇、影后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以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都陸續捨棄素食,改攝取更多元的營養成分。
逾18公斤太空裝耗體力 純素飲食喊卡
但是到了2014年的電影《星際效應》,安海瑟薇必需穿上重達40磅(18.1公斤)的太空服,繫上安全帶懸在半空、在冰水裡泡上幾小時。開拍幾週後,她發現純素飲食已無法應付龐大的體力需求,「我就是覺得狀態不好,不健康或不夠強壯。」為了完成高強度的拍攝作業,開始以魚肉補充蛋白質。
安海瑟薇還記得放棄吃素的那一刻,是和同劇演員麥特戴蒙(Matt Damon)一起用餐,她是全桌唯一的素食者,因為不想特立獨行,所以點了鮭魚。
當魚肉一入口,「我覺得我的大腦就活像電腦重開機一樣!」
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曾是素食的超級擁戴者,還在2012年舉辦純素婚宴,一度被認為是純素飲食的代表人物。其實她在2014年就坦承不再吃素,也表示吃素讓她覺得自己不夠健康,現在改用「舊石器時代飲食法(Paleo Diet)」來維持身材。
吃得像個原始人! 女神改採舊石器時代飲食
安海瑟薇現在主要以「舊石器時代飲食法」維持身材,這套飲食顧名思義是儘量不吃乳製品、穀類、精製油和糖,改以瘦肉、魚肉、堅果、蛋和蔬果為主食。
雖然有瑞典研究指出這種飲食確實能幫助減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也有專家認為,應該把全穀類跟豆類食物加進來,才能攝取更完整營養素。
安海瑟薇則說自從攝取大量魚肉後感覺好多了,目前已經回到完全的肉食飲食。
除了海瑟薇,還有不少歐美名人沒把純素食進行到底,原因各自不同。
佐伊·丹斯切爾(Zooey Deschanel)因過敏告別純素食。
影星、歌星丹斯切爾受訪時分享,自己嘗試告別動物性食品,但發覺太困難了,「我不能吃麥類和大豆,這讓我很難攝取足夠熱量」。所以,她不時會吃些魚。
市面常見的加工素食品中,豆腐和小麥麵筋是經常代替動物蛋白的原材料,如果對這些材料過敏,食素就變成一件難事,只能改從豌豆、羽扇豆等當中得到所需營養了。
(柯林頓一度也吃素,但他的醫師認為這樣很難攝取優質蛋白質。)
不吃素更有活力? 柯林頓、娜塔莉波曼棄全素
柯林頓自2004年進行心臟血管繞道手術後,一度也因為吃素減重超過20磅(9公斤),不過柯林頓的醫師馬克海曼(Mark Hyman)2015年對《紐約時報》透露,柯林頓的飲食中偶爾會加入魚肉或其他瘦肉。
「吃素很難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也很難避免攝取過多澱粉,」馬克海曼表示「我就認識很多很胖的素食者。」
娜塔莉波曼也曾在2009年嘗試吃素,不過堅持兩年後因為懷孕而放棄,她說如果不吃蛋,包括餅乾、蛋糕都不能吃,對於嘴饞的孕婦來說,實在太痛苦。
部份素食者除了不吃奶、蛋,可能連豆類都吃不夠,容易缺乏必需胺基酸─離胺酸。 中醫也認為長期大量生吃蔬菜,以及吃大量五榖雜糧,容易形成虛寒、痰濕的體質。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裡則曾在接受《康健》訪問時建議,素食者每週不妨吃2~3顆雞蛋或每天1~2杯牛奶,補充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苦行素(純素)可能存在兩大風險
一、營養素攝取不足
• 蛋白質
1公斤人體體重每日對蛋白質的需求量為0.8克,這意味著體重50公斤(110磅)的人,每天需要攝入40克蛋白質。蛋白質可平衡「飽腹感荷爾蒙」,讓人感覺飽足,多攝入蛋白質有助於降低體重、增加體能。
曾怡鈞營養師撰文表示,而動物蛋白質含有完整的8種「必需胺基酸」,但是大多數植物蛋白質缺少其中的兩至三種,而且植物蛋白質的消化率似乎明顯低於動物產品。因此,素食者為獲得充足的蛋白質,大約需要多攝取10%的分量。蛋白質通常可以從豆類、豆腐、全穀類、堅果、種子等素食中獲得。
•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主要是DHA、EPA,及α-亞麻酸即ALA)可以預防炎症、自體免疫和心血管疾病。同時,因為人的腦部60%成分為脂肪,攝取好脂肪,也可以避免和腦部有關的症狀,如遲鈍、疲勞、抑鬱和焦慮。
雖然素食者可以從豆類和堅果等植物性食品中攝取omega-3,但從植物中攝取的omega-3種類,大多是α-亞麻酸,需要轉化為DHA和EPA,才能更好地被人體利用。而這種轉化率卻很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營養課學系研究發現,只有不到10%的α-亞麻酸會轉化為EPA,不到5%會轉化為DHA。
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發現,素食者DHA和EPA攝取不足的比例分別達50%和60%。所以,如果你不吃野生海魚或魚油,至少也要吃些含生物可利用omega-3脂肪酸的藻類,如螺旋藻。
• 維生素B12、維生素D
美國營養與飲食學會(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指出,素食者有缺乏維生素B12的風險。在天然食物中,只有動物肉類含有維生素B12。缺乏維生素B12容易引起貧血,肌肉變弱、發麻,甚至失明。
素食者怎樣補充維生素B12?可以通過營養補充劑來補充。另外,一些蘑菇裡也含有維生素B12,但還不確定可以作為很好的攝取來源。
素食者也容易缺乏脂溶性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維生素D僅存在少數食物當中,如日晒過後的菇類、蛋黃、魚類。素食者如果想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最好通過每天曬15分鐘太陽的方式。
• 鋅和鐵
鋅的主要功能是製造白血球、抗感染,因此是感冒和流感藥物的共同成分,對於胎兒發育也很重要。由於含鋅的植物性食品也含植酸,可能造成營養難以吸收、不能滿足人體需求。
人體缺鐵時,則影響紅血球製造,使得氧和能量供應不足。食物中所含的鐵元素,通常分為血基質鐵或非血基質鐵。血基質鐵容易被人體吸收,主要存在於牡蠣、動物內臟等肉類中。深綠色蔬菜、蘑菇、堅果和扁豆所含的是非血基質鐵,吸收率較低。
除此之外,素食者也要注意補充鈣、鎂、碘等礦物質。
二、身體炎症
自然療法醫師威廉·科爾(William Cole)指出,素食者爲保持熱量會食用大量穀物和堅果,屬於「高發漫飲食」;所謂「發漫」(FODMAP)是可指發酵的短鏈碳水化合物,包括低聚糖、二糖、單糖、多元醇等,這些發漫在腸道中無法被完全消化,被細菌發酵利用後,容易引起腸易激綜合徵(IBS)及炎症性腸病(IBD)。
另外,過量攝入穀物,特別是精緻穀物,容易導致胰島素飆高、胰島素抵抗、高甘油三酯症和身體炎症,從而導致慢性疾病。
長期過量食用種子類食物(穀物和豆類),其中的有毒「凝集素」(lectins,包括穀蛋白尤其是麩蛋白,以及植物凝集素)也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群平衡,增加炎症、感染、抑鬱等多種疾病的機率,並且降低人體免疫力。
此外,種子類食物的植酸(phytates)含量很高,會與許多礦物質結合成穩定的植酸鹽,使這些礦物質無法被人體吸收;植酸也會抑制多種消化酶的活性,引起「腸漏症」和身體慢性發炎。
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存在,素食者可以通過均衡食用不同類型的食物,同時適當補充營養素,從而規避長期食素可能引起的健康問題。但是,如果身體確實告訴你「我需要肉類來獲得能量」,那就不妨像安妮·海瑟薇一樣,聽從身體的需求吧。